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你要先認清什麼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大約有5%女性患病,超音波影像能看到卵巢冒出多個水泡狀的小囊泡,非成熟排卵不受孕,造成不孕。多囊性卵巢患者還有發胖、雄性激素過多造成的滿臉青春痘、多毛等症狀,患者也因細胞對胰島素反應變鈍,糖尿病風險較高。 前言:早在2008年,陳應明醫師就提出以『透過生活飲食習慣的調整』為主要手段的觀念,而非多數醫師單純依賴藥物的思維,成功的治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這個觀念在2008年我們提出的當時是少數中的少數,文章寫作的當時各大醫學中心所提供的網路資訊對於『透過生活飲食習慣的調整』來治療本疾病的記錄可以說是支字未提。 但是這七年以來,隨著醫學進展,我當時所提出來的治療觀念慢慢地獲得主流醫學的重視, 限制飲食當中醣類、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以改善疾病的觀念越來越被廣泛地宣傳及接受。但是我認為這些進展還是有美中不足之處。特別是,我的減肥病患當中有很多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病人,她們常常在月經不規則、晚來的情況下尋求婦產科醫師的治療,雖然有被告知診斷,但是常常被醫師長期性地投予黃體素或是週期性避孕藥來調經, 這樣的治療雖然能夠短暫地控制月經,但是卻常常造成病人體重增加、青春痘更嚴重的現象。 而且,一旦停止服藥,月經還是不會自己規律的來,此類無聊的治療可以說對於病人毫無任何實質幫助。病人越治療越胖,月經越胖越不規則. 很多當事者對於此造成此現象的因果關係卻一無所悉。因此,陳應明醫師決定再度針對此議題重新論述本文,讓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病人不要再用錯誤的思維及方法解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月經異常的問題,不但沒有根本解決問題,甚至還造成未來不必要的肥胖、生育困難、青春痘等等困擾。 身體是病人自己的,不是醫生的,請務必體認到:自己絕對需要對自己的健康及美麗負責,光是看醫生吃藥雖然可以「調經」,但絕對無法得到健康及美麗。正因如此,病人有強化自己身體健康知識的義務。以此文章獻給為月經、肥胖、青春痘、不該長毛的地方長毛、失去女性魅力、不易懷孕而困擾而不知如何是好的女性。 本文開始: 如果不曾親身體驗肥胖而且減肥常常失敗的困擾;如果不曾親身體驗青春痘,滿臉、滿頭油光甚至掉髮、身體不該長毛的地方卻拼命長毛,身體黑色素沉著的困擾;如果不曾親身體驗月經常常晚來,不易懷孕的困擾;這些女人是一輩子都不知道上述的症狀彼此之間是有密切關聯的,它們的共同名字叫做:『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事實上,它根本不是病,只是一個人類對自身飲食認知錯亂所造成的現象。 解決上述所有困擾的方法其實也非常簡單;但是如果沒有真正了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真正形成因素,『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多數醫師心目中認為的『不治之症』,目前主流醫學仍缺乏完整的治療策略,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法治癒『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為了讓各位讀者能夠更清楚地了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我們必須先來了解什麼叫做『症候群』。『症候群』是一個定義「不明疾病」的概念及方法:由一組症狀來形容或定義一個新發現的「不明疾病」。 舉個例子來說:愛滋病,即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在1981年在美國剛剛開始被發現的時候,並不知道它是病毒所造成的疾病,而是以包括:肺囊蟲肺炎、結核病、真菌感染、馬爾尼菲青黴菌、卡波西氏肉瘤、分枝桿菌、巨噬細胞病毒等一連串的症狀,來定義這個不明的疾病. 直到兩年後1983年人類才發現AIDS是由病毒所造成的疾病,到1986年才把此病毒命名為(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這個疾病的認知過程當中,我們就是先跳過不明的致病原因,先以一連串互相關聯的症狀,來定義一個「不明或是剛剛被發現的疾病」。 據此,我們就可以更進一步了解:以「症候群」來定義疾病的方式,就好像「拼圖解迷」,以已經知道的一連串相關聯症狀的集合,來拼湊定義一個疾病,而疾病的根本原因則等待將來的醫學研究進行探討或解釋。 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這個疾病的拼圖碎片就是:卵巢多囊、月經異常、雄性素過多.其中月經異常包括:間隔拉長,次數減少、月經量多、不易排卵及懷孕;雄性素過多症狀包括:身體多毛、青春痘、皮膚易出油、增加落髮量;相關聯的疾病還包括:容易流產、第二型糖尿病、中風、肥胖、黑色棘皮症(好發於後頸部的黑色素沉著)、睡眠呼吸中止症、心臟病、包括憂鬱症在內的情感性精神疾病以及子宮內膜癌。直到目前,PCOS相關的症狀多達28個以上。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這個疾病名稱的出現是1930年代由兩名美國芝加哥的婦產科醫師Stein 以及 Leventhal觀察7名病人的特徵所共同發現,因此,這個病剛剛開始也叫做:Stein-Leventhal syndrome。他們於1935年公開發表他們的發現。1958年,Stein醫師再度後續發表論文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將此病進行更詳細的描述。這些症狀包括:雙側卵巢腫大、無月經、肥胖以及多毛症。(附帶一提:他們當時也注意到這些病人的另外一個重要特徵:擁有較小的乳房及子宮)那幾名病患因為『卵巢腫大』而接受開刀切片診斷(卵巢砌狀切除術,ovarian wedge resection (OWR)),幸運地並未發現癌症,只發現這些病人卵巢夾膜很厚而且當中有很多囊泡。 切片手術原本的目的只是為了要確定診斷而進行(原本認為是卵巢腫瘤),但是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治療效益,那些病人居然全都恢復了月經,有些甚至後來還懷孕。(跟很多醫學的發現一樣,完全是無心插柳、歪打正著的意外發現)在這段時期,『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原因被誤認為是解剖學的原因:異常的卵巢所造成的;其根源是:卵巢具有很厚的莢膜,而且內有很多囊泡。順便一提:最近20年腹腔鏡手術技術成熟發展之後,學者依此概念所發展出的「腹腔鏡卵巢鑽孔術或燒灼術」也被印證真的可以長期恢復排卵甚至生殖功能,此1930年代就發現的手術治療概念近年來因為微創手術技術的進展及可能長期解決月經及不孕的問題有再度獲得醫界重視的趨勢。 到了1960年代,由於放射免疫分析技術的出現,讓醫生得以檢測這些病人血液當中的荷爾蒙數值。 此後相關的研究証實PCOS兩個荷爾的特徵:1. 卵巢產生較多的雄性素 2. 腦下垂體黃體化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 分泌過多,進而刺激卵巢產生較多的雄性素。由於如此,人類對於此病的致病原因再度修正:由荷爾蒙異常所引起. 當時已經有文獻注意到:有些PCOS病人有相關聯的臨床症狀但是卵巢形態卻是正常的。也就是說:『卵巢多囊』的形態並不是發病的必要條件或根本原因,而可能只是發病之後的其中一種症狀。這段醫學發展史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疾病名稱與發病原因、症狀有可能是不一致,甚至可能是完全無關的,但是容易造成一般人甚至是醫師的誤解。 到了1980年代,新的檢驗技術帶來新的PCOS臨床發現:雄性素過高其實與胰島素過高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在那個時期,對於PCOS的拼圖由高雄性素hyperandrogenism (HA)、胰島素抗性insulin resistance (IR)以及黑色棘皮病acanthosis nigricans (AN)所構成,合稱為HAIR-AN syndrome. 1980年代晚期,醫界有另一個重大發現:蘋果型身材、糖尿病、高血壓三者之間存在著共同的原因:胰島素抗性。 這個新的病症剛開始命名為『X症候群』,就是今日眾所熟知的『代謝症候群Metablic Syndrome』,當時就已知它極可能導致未來的心臟病。 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與『代謝症候群』的共同特徵就是:胰島素抗性。 因此,已經被診斷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病人其實同時也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 發展到此時期,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已經不是『婦產科』專屬的疾病,包括: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以及心血管內科也經常面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病患。這個演變的結果帶來新的問題:診斷太過主觀而且缺乏要件。 1990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認為PCOS這個疾病概念雖然重要但是診斷標準紛亂,認為有必要開會討論共同的診斷標準,此標準醫界稱為:國衛院標準(NIH criteria),標準包括以下三點: ※ 慢性無排卵 ※ 臨床上或是檢驗上出現雄性素過高症狀 ※ 必須排除其他病因 請注意到:三項必須全部滿足,且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診斷標準完全不考慮卵巢形態。也就是『卵巢多囊』已經不是診斷的要件,可是還是叫做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到了2003年,由於美國及歐洲人工生殖醫學界發現PCOS與不孕治療的關係密切,於是又共同於荷蘭路特丹開了一個會議討論出PCOS的診斷標準,醫學上稱之為路特丹診斷標準(Rotterdam criteria): 排卵稀少甚至無排卵 ...